兴亚希望小学的缘起
—— 石 慧 ——
2008年,对于每一个国人来说,都是特殊而难忘的年份。而我就是要从那一年说起。08年的年初,公司董事会在诸多的公益项目中,商议决定出资建造一所兴亚希望小学。经过多方联系,当年四月,我们便踏上了远赴云南的考察之旅。请原谅,我一开始仅仅是把这次的行程定义为带有考察性质的旅行,我也一度以为这一次的旅行只会成为我诸多游历中的一站。可是未曾想到的是,当我转了两次机又一路颠簸着到达海拔一千四百米的云南德宏州芒市勐戛镇一处村庄的小学时,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惊和触动。
一样是坐得满满的课堂,一样有响亮的朗读声,可我不知道该怎样来定义教室:那只是几根竹竿撑着的油布和一块斑驳到快看不到字迹的黑板。以前也看到过很多新闻很多照片,可是当这些景象真真切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还是会让人一时间手足无措,连笑容都开始变得尴尬。
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当地的教育情况,在得知当前改善边寨落后教育事业现状的严峻,以及民众的深刻渴盼后,公司当即决定捐资人民币一百二十万元整,其中八十万新建一所上海兴亚希望小学,另四十万设立兴亚教育基金,主要用于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奖励当地先进教师和优秀学生,鼓励公司优秀员工义务支教,等等。当时陪同我们的一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管理者感慨地说,这让他们又一次看到了边寨落后教育事业的希望,其深远意义远远大于本身价值。最终经多方商讨,2008年4月15日,上海兴亚报关有限公司正式与芒市教育局签订了援助备忘录。 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学校从2008年7月开始建造,于2009年3月建成。学校占地面积16.5亩,建造有教学楼、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礼堂、浴室、操场、食堂等基础设施。建校以来已解决千余名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
当建造希望小学的消息在公司内传开,公司员工自发提出倡议,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兴亚爱心日”,并将自己在当天工作的所有收入全部捐献给兴亚希望小学。
自此开始,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热心投身于公益活动,云南兴亚希望小学也开始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媒体和公益组织主动提出愿意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关心和帮助兴亚希望小学的成长。
就在2009年的第一个“兴亚爱心日”里,公司所有员工不但捐出了当天的所有收入,并且还提出为兴亚希望小学捐助一个图书室的倡议,这一善举很快得到了一致响应。不过短短几日,总部办公室就堆满了员工捐出的各种经过精心挑选的图书。此后,又在公益组织“益游天下”的积极联络下,公司牵线上海昌邑路小学,举行了“手拉手
心连心”募书活动,活动得到了该校师生的大力支持,除了募集图书两千余册外,两地学生互递图画、留言鼓励,这无疑架起了大山孩子了解外界、并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转眼又到了世博年,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上海,公司管理层想到,这不正是邀请孩子们走出大山看世界的最好时机么?
这一想法一经提议,员工们纷纷出谋划策,很快便确定了详细的行程方案,更有很多年轻员工提出愿意放弃休息,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
7月,虽是酷暑,上海兴亚还是迎来一批来自云南的特别贵宾。从世博园到外滩从科技馆到蜡像馆,孩子们很乖巧的跟着老师和做志愿者的员工们,可眼神中却始终透着惊奇、欣喜的光芒。几乎同时,社会对世博的焦点也开始逐步投向公益,在送走第一批师生不久,公司收到上海东方电视台“闪电星感动”节目组来函,邀请云南兴亚希望小学的师生来看世博,又一批贫困的孩子走出了大山……
从2008年至今,我叫不出他们中大部分学生的名字,可从我第一次踏上那片土地开始,那一双双明眸、一次次牵手成了我怎么也抹不去的牵挂。而对于公司而言,兴亚希望小学也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有员工在做志愿者的时候和孩子建立了深厚感情,提出了结对子的想法,并愿意为他们做长期资助;也有员工提出组织短期的义务支教,并非要去传授多少知识,只是更多的去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也让自己能在浮躁中有所沉淀,净化心灵。口口相传之中,越来越多的各界团体、朋友还有许多家客户也纷纷响应,愿意加入我们的公益行列中来。
当媒体开始聚焦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中国劝捐之行,当耳边响起“中国首善”陈光标掷地有声的捐赠承诺,我们的这一所学校,一座校舍,四百多名师生,变得微不足道,但我们从中获得的巨大财富却是无从衡量的。很多员工开始将生活重心转向社会慈善,从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到“母亲水窖”的爱心工程,从多背一公斤书和文具给贫困地区孩子的公益旅行活动到科技馆、水族馆的志愿者讲解队列,越来越多的公益活动中可以看到“兴亚人”的身影。
《孙子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对企业来说,就应当以价值观为纽带,建立由企业、团队、员工为实现共同价值的共同体。因为价值观不但影响员工的个人行为,还影响团队行为和整个企业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也正是通过对员工不断地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他们在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上潜移默化的改变,才使今天兴亚的发展之路走得更为稳健。 回顾公司发展历程,也经历过跌沓起伏的洗礼,最终过渡到平稳发展。显然,只有认识到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才能使得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关注社会整体利益,企业才能够有所飞跃。